核污染食品遭遇監(jiān)管難題
2011-04-14
福島核事故發(fā)生后,福島及其周邊地區(qū)的蔬菜、鮮奶、魚類、貝類等相繼被檢測出碘-131、銫-134、銫-137等放射性物質。日本政府13日針對福島縣5市8町3村出產的鮮香菇發(fā)布"禁運令",同時對福島縣飯館村出產的香菇發(fā)布更為嚴格的"禁食令",此舉令消費者感到極大不安,同時也給日本食品安全監(jiān)管體系出了道難題。
在日本,內閣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全評估,厚生勞動省和農林水產省根據《食品衛(wèi)生法》等具體法規(guī)負責食品和農牧水產品的安全監(jiān)管。但這些法規(guī)條文中,恰恰沒有關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質含量的安全標準。
根據規(guī)定,只有以首相為本部長的日本原子能災害對策本部才有權根據《原子能災害對策特別措施法》,下達"限制食用""禁止流通""解除禁令"等指示,厚生勞動省則負責含放射性物質食品的檢測、監(jiān)管。
福島核泄漏事故發(fā)生后,厚生勞動省食品安全部匆匆制定出食品輻射值"暫行標準",設定了安全上限,要求不得食用和銷售"超標"食品。
但這張行政指令需要各級部門"追認".厚生勞動省隨后開始征求各級部門的意見。很快,"暫行標準"正式獲得批準。
但是,新的問題又出現了。4日當天,茨城縣漁民捕撈的玉筋魚中檢出放射性碘活度達每千克4080貝克勒爾。而就在10天前,原子能安全委員會發(fā)表聲明稱,因海水稀釋作用,放射性物質對魚類貝類和海藻的影響可以忽略,無需給魚類貝類設定安全上限。厚生勞動省食品安全部5日只好再次發(fā)出通告:魚類貝類參照蔬菜的放射性碘活度安全標準,即每千克上限為2000貝克勒爾。
"標準"是有了,但無論是生產者,還是消費者,不安心理并未完全打消。原子能防災指導手冊中曾特意指出,這些放射性物質攝入量指標只是"緊急事態(tài)"下作為"防護對策"而定,并非是衡量對人體安全與否的絕對指標,而福島核事故一旦長期化,"緊急事態(tài)"的前提就不存在了。
此外,"暫行標準"尚未涉及的放射性物質怎么辦?日本文部科學省12日宣布,從福島第一核電站30公里以外區(qū)域檢測出放射性鍶-89和鍶-90,由于量極少,這些放射性鍶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。然而,NHK電視臺資深科技測試儀器儀表網記者山崎淑行卻認為,鍶的成分類似鈣,進入人體后容易富集在骨骼,其中鍶-90的半衰期長達29年,長期"體內輻射"可能增加致癌風險,應盡快設定放射性鍶的安全上限。
面對福島核事故帶來的這么多棘手問題,日本的食品監(jiān)管體系如何應對不僅是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個難題,也值得各國思考。
■新聞分析
核事故提級為何姍姍來遲
日本政府12日將福島核事故的嚴重程度評價提高到最高級別7級。為何日方此前將5級的評定維持了約3周,而此次卻連跳兩級?
日本主流媒體13日紛紛發(fā)表社論,認為雖然目前放射性物質的泄漏量只有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10%左右,但由于看不到危機解決前景,同時頻繁的余震嚴重阻礙了搶修工作,民眾的不安感正在增加。有媒體認為,在事故發(fā)生1個月之后才定為7級顯然太晚,日本政府必須公布數據并進行詳細說明。
對這個姍姍來遲的提級,美國媒體批評說,如果最初就評估為更高的級別,應該能夠采取更恰當的對策。
美國《紐約時報》11日援引美國核電專家的話報道說:"最驚人的是,這種大規(guī)模的放射性物質泄漏,居然是在1個月之后才得到正式承認。"更有一些情緒激動的日本學者猜測,可能是東京電力公司等有關方面想隱瞞事實,或者政府不愿提高事故級別,以免引起恐慌。
媒體分析認為,有關方面在這個問題上遲遲不能作出準確判斷,也反映出政府對評估核電站事故嚴重程度不知所措。當然,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,且本次核泄漏情況空前復雜,因此獲得數據的確需要時間。將事故的嚴重程度評價提高到最高級后,至少可以使日本采取合適的應對方案。
盡管核電站事故評定"跳級",但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仍認為,核電站周邊民眾的避難范圍沒有必要進行修改。日本放射線醫(yī)學綜合研究所研究員神田玲子說:"沒有必要過于悲觀。只要嚴格管理飲用水和食品,核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就可以控制在最小限度。人們不應受核事故提級影響,要冷靜接受信息。
但是,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還處于"進行時".東京電力公司的松本純一指出:"擔心這次事故的泄漏量有可能與切爾諾貝利相匹敵,甚至還會超過切爾諾貝利事故。"而且,福島第一核電站還向海中泄漏了大量放射性物質,消除其影響仍遙遙無期。
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社長清水正孝13日再三向公眾表示道歉。他坦承,目前仍然無法給出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明確路線圖。
日本警察廳13日說,截至當地時間當日19時,3月11日發(fā)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(fā)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3392人死亡、15133人失蹤。